发布时间:2020-06-22点击次数:157
话说,行百里者半九十。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才是真正考验人的关键,在此期间各位考生要稳住心态,家长也打好配合战。
本文帮大家列出了冲刺阶段所需的高考复习、考前解压等相关内容。
(一)语文
1.背熟考纲规定的诗文,认真复习课下注解;重点复习语音、成语等记忆性知识,保证基础分不丢。
2.温习高考真题,对照答案规范答题方式,复习总结过的常设题型答题技巧。
3.积累至少10个作文通用素材,学会一材多用。
4.紧跟老师的节奏,信任老师,按部就班复习,切忌慌乱。
(二)数学
1.回归课本,确保熟知重要数学定理、公式、结论及其推导过程。
2.这时候别再为一道难题耗费时间,先集中精力保证基础题不丢分,增强应考信心。
3.坚持每日做题,选择适量和适中难度的习题,保持对题目的敏感度。
4.注意解题规范性,对照高考评分标准,检查答题是否严密、规范。
(三)英语
1.背诵并默写高频词汇和短语,用例句把握用法。
2.每天坚持听力训练,坚持限时练习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,保持题感。
3.回顾高考英语作文范文,熟记些作文常用句型备用。
4.复习累了可以练练字,工整清楚的书写无形中为你加分。
(四)物理
1.再看遍课本, 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,熟悉基本物理模型和常规解题方法。
2.看错题,特别是老师讲评过的错题,梳理遗漏的知识点。
3.调整好心态,遇到力所不能及的难题,恰当放弃。
(五)化学
1.回归教材,熟悉有关实验内容,注意细节,巩固记忆。
2.再看遍做过的试卷 、错题,对薄弱环节辅以适量练习,切忌偏题、难题。
(六)生物
1.合理安排复习时间,不要因为一科而完全忽视其他科目的复习。
2.回归课本,注意课本中术语的表述,达到表达准确、规范。
3.适当关注一些生物学热点前沿问题, 了解其中蕴藏的生物学知识。
(七)政治
1.回归课本,按计划每日背诵课本上的黑体字。
2.再回顾一下重大时政热点问题 ,与课本知识相联系,简要从不同模块多角度想一下解读思路。
3.注意规范答题,把每一道题都当做高考题来完成,做到要点化、术语化。书写工整,层次分明,段落清晰,序号标明。
(八)历史
1.回归课本,按时间脉络再过一遍知识点,重视同一时期的中外对比。
2.看错题,对照课本找到薄弱知识点,重点理解背诵。
3.注意考前心理的调整。碰到没有思路的主观题时,不要慌张,保持良好的心态,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。
(九)地理
1.对照考纲,对基础知识点做最后梳理。
2.合理安排复习时间,保持适度练习,增强题感。
3.针对自己较为薄弱及直被忽视的知识点, 重点关注,争取扫清全部障碍。
4.调整学习和作息时间,不要熬夜学习、白天休息,尽量按照高考的考试时间来安排自己做模拟题的科目,将生物钟调至与高考同步。
以下六大考前负面心理,请大家对号入座:
认为“我不行”的自卑心态:
对于自卑的考生,要不断激励,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,考试只是对一般能力的考查,只要用心复习、合理利用备考时间就会取得应有成绩。
觉得“都会了”的自负心态:
引导考生客观评价自己、看待他人,可以适当创造一点遭遇挫折的机会,能够帮助考生健全心理机制,不至于经受不住任何打击。
放言“管他呢”的厌倦心理:
长时间专注于复习,部分学生尤其是内向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疲惫,多聆听他们的倾诉,结合个人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。
过分在乎名次升降的敏感心理:
过于频繁的竞争会使学生产生怯场、紧张的心理状态,引导考生在适当竞争的基础上,看到自身点滴的进步,构建独立稳定的心理状态。
过度疲劳引起的烦躁心理:
疲劳学习会出现焦虑、心慌气短等负面效果,指导考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,比如文理科相互交叉学习,记忆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因材料相似而带来的干扰。
过分追求完美的苛刻心理:
有的考生对自身、对老师、对同学都要求过高,也会影响备考效率,应适当调低心理期望值,同时协调好人际关系,为自己的不良情绪找一个宣泄途径。
考前出现了这些不良心态是需要考生和家长共同克服的,下面就分享大家几个实用减压技巧:
1、自我暗示减压法
在焦虑、紧张和烦躁时,不妨自我鼓励一下,对自己说:“ 该复习的我都认真复习了,还怕什么呢? ”“和别的同学相比,我花的功夫一点也不少,既然如此,我又何必紧张呢?”
2、焦点转移减压法
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。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时,转移自己的注意力,做一些或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有助于心理压力的缓解。
3、肌肉放松减压法
找一个安静的环境,以轻松的姿态坐好,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依次紧张肌肉、放松肌肉,然后感受肌肉从紧张到放松的感觉。这个方法一定要持之以恒,每天1-2次,每次10-20分钟。
4、过渡性减压法
考前一周应该慢慢减少学习强度和时间,采取过渡调节方法来缓解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