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-01-29点击次数:297
很多家长在对于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往往抱着“严师出高徒”的想法,于是不仅喜欢管理严格的老师,自己在对待孩子学习的这个问题上也非常严格。但是结果却有些不如人意,在高压管理下的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成绩却出现下滑的现象,甚至有厌学倾向,这让家长也觉得十分委屈,“我管得严也是为孩子好,为什么反而却没有效果?”
那么对孩子的学习管理越严格就真的越好吗?
其实对于孩子来说,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孩子,家长的严格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。因为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,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不具备自觉学习的意识,需要家长的引导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尽管在此阶段需要对孩子严格管理,但是也需要讲究方法,切忌疾言厉色、责骂式的教育。
京太教育老师建议家长,在孩子小学阶段这样做:
1、对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严格管理,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“独立完成作业”是必须的;
2、对孩子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把关,在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可为孩子检查作业正确率,并让孩子进行纠正;
3、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时候不要出声,否则会打断孩子的思路;
4、让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,不仅检查作业的对错、完成情况,同时要自己对照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上课需要用到的书,自己整理书包。
在孩子进入初高中之后,家长对于孩子的管理会出现“力不从心”的情况,这是因为孩子进入初高中之后开始进入青春期,成人感倍增,认为自己是独立的,需要被尊重、被认可。那么在这个阶段,家长在孩子小学时候那套“保姆式管理”就不再适用了,如果继续沿用以前的沟通方式,反而会拉远孩子与自己的距离,出现亲子矛盾。
那么在这个阶段,京太教育老师建议家长这样做:
1、改变沟通方式,尽量以朋友的平等姿态和孩子交流,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,从而达到敞开心扉的效果;
2、不再强制性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,改为在闲谈中关心孩子的学习近况,避免孩子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;
3、引导孩子自己建立目标并制定计划,这样孩子的学习就不再是“因为父母/老师让我学习”而进行的一件事,而是“为了完成我自己的目标”而进行;
4、多给予孩子学习之外的关心,增加家庭娱乐活动,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,避免出现尖锐的亲子矛盾;
5、不要盲目的为孩子报名补习班,要尊重孩子的意愿,选择孩子喜欢的补习班。
现在流行一句话:一流的家长做榜样,二流的家长做教练,三流的家长做保姆。我发现学生当中凡是发展的比较全面的,有自己想法的,都是家庭比较民主平等的,家长和孩子是讨论式的,启发式的,不是灌输式的,压制式的。家长有什么事情会和孩子讨论,家长陪伴孩子成长,是良师益友。这种家庭氛围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。
京太教育专注中小学补习17年,数万学生家长的共同选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