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-03-25点击次数:478
京太教育王老师指出,小升初是孩子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段之前后相互链接和过渡的,要从“师与生、教与学”这一教育教学的两个基本矛盾进行“衔接”。很多时候,孩子在这个阶段过渡不好是特别容易对学习造成影响,所以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导引学生顺利进行过渡的问题,促使“教与学,师与生”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,协调运转,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。
“为什么要做小升初衔接,最重要的原因是初一的学习成绩几乎能决定初中三年,在初一年级领先一步,初中三年才会步步领先。”
三个方面需要提前衔接
首先,是知识的衔接。中学阶段信息量成倍增加,初一一年的信息量几乎相当于小学六年的信息量。因此,提前了解、预习初一的知识,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占得先机。
其次,学习方法的衔接。小学老师讲完例题后,都会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,让学生模仿解答方法。而中学老师着重讲概念,练习题跟例题不完全一样,要求学生在掌握概念和公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。学习方法从模仿到理解,需要学生提前衔接。
最后,学习能力的衔接。小学老师说得多管得多,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不高,而中学提倡自觉学习、独立意识。如果不会自主学习,不自觉、不主动,考试时就要吃苦头。
“根据我们的调查,初一成绩优秀的学生,90%以上到了初二初三依然能保持领先,正所谓一步领先,以后才能步步领先。再加上新中考更看重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,因此从初一开始,学生都需要一直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。”现实中有很多原本在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,一到了初中就开始掉队,这是由于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内容是分离的,学习方法和技巧差别很大造成的。
培养良好学习习惯
作为家长,要及时了解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要求,提前把“小升初”的这些变化告诉孩子,让孩子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有所准备。同时还要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,及时了解孩子升入初中后的交友情况并学会适当干预。另外,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,帮助孩子提高时间利用效率,指导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、做作业的习惯、朗读的习惯、一丝不苟的习惯等等。
小升初衔接班会遇到的问题
1.首先面临的是学习内容的变化。进入中学,课程增多,学习任务加重。而且难度增大,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、逻辑性却越来越强。
2.是学习方法的变化随着学科多样和深刻化,中学生比小学生要求更有自觉性、独立性和主动性。中学老师比较重视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,强调“预习——听课——复习——作业——总结”五个环节。
3.小学生多数能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,对老师讲课深信不疑,而中学生一方面对老师的要求重视、信赖,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信心、自主性加强了,也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。
4.进中学后,绝大多数孩子身体发育日趋成熟,处在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。他们的认识能力、兴趣、爱好,以及整个个性特征发生急剧变化。
5.与小学相比,中学生的集体关系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也有许多不同。在学校和班级集体里,班主任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照顾得具体而细致,实施方法不再是“包班制”,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主课老师。这样,让孩子自己料理的事情、支配的时间多了。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。
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
小学与初中学习内容截然不同,暑假提前适应这个更替期可以说是让孩子开学以后的起跑更顺利。初一,只是难度增大,特别是数学进入划分为几何和代数。代数中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出现了。几何里需要孩子空间想象力。技巧性也更大了。而如何第一时间在初中班级脱引而出,衔接班是个很好的选择。所以,我们也计划在暑假提出相关课程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小升初关键时期。